音樂 - 無人聲特輯



一陣子沒有寫除了每月歌單以外的文章了(而且11、12都沒有寫),雖然剛開始打算寫文章記錄聽音樂的過程時,有很多類似小project的想法在腦袋裡浮動,像是同歌名特輯、remix更順耳的歌之類,但想法飄久了真的沒有實現也就這樣飄走。

最近1月歌單裡面有不少是純電子音樂無人聲的歌曲,突然回想到自己的聽歌list裡面也不少是這樣類型的,就決定稍微歸類整理一下做個紀錄~

簡單分類的話,個人常聽的無人聲或是接近ambient(所謂氛圍)音樂的大概是以下幾款:opus, 純電子音樂之我要飛, 純電子音樂之憂鬱款, 類ambient。


第一類:其實也不是類,是一首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歌(緊接M83-Wait 之後)。他是Eric Prydz - Opus。



在臉書一個粉絲專頁「我愛歐美音樂」裡面曾經介紹這首歌曲:

這位用靈魂編曲的瑞典DJ對Progressive House的理解和表現都堪稱完美,每當現場響起這首歌便標誌著本場演出最感人的階段來臨,Prydz會給你留有充分醞釀情緒的時間,並逐層用音符建立起一種全新的感動。 《Opus》至今都是最成功的教科書級別的Progressive House之一,是無數人的信仰之音。


這首歌有什麼魔力呢?「信仰之音」這個詞彙運用的很恰當,因為的確,這首歌有種宗教般的崇尚與重生,同時漸進的安排更給予人十足的時間與空間進入與退出。是一首非常溫柔與體貼的歌,某種程度卻也有點暴力。他不賦予特定的情緒與喜悅,而是很單純的提升情緒在人心中的感知度;當琴鍵的單音bpm逐漸加快,聽者得以逐漸將內心的情緒提出並擴張,隨著一直上升的bpm,膨脹、膨脹,再膨脹,然而主旋律和弦如此單純,單純到最後飛快的不留給聽者任何耽溺或沉醉,只是一股腦兒的將聽者推到情緒的極致與最高點,此時是高興或難過已不是重點,而是彷彿請全身之力只為了釋放這即將爆炸的不知為何的激昂。於是到了drop,那瞬間彷彿煙火般爆裂、釋放出大量不斷高速下墜的火花。

在Tomorrowland 2019 的交響樂團合奏版本,開頭彷彿大海般柔軟的包覆著每個聽者,緩緩地晃動著,主旋律由豎琴帶動,搭配柔和的小提琴,正當以為情緒緩和的波動,bpn逐漸提高,和聲團加入,情緒快速的拉抬至一個高點,但也因為經由弦樂的配合,drop的爆裂感沒有原先強烈。個人認為人聲進入的有點太早,情緒拉得太快導致後半的高昂有點拖。但在人聲進入之前都是一個完美的和諧狀態,也加深了這首作品的神聖與奇異之感。

更多Eric Prydz的介紹在文末有連結。

 第二類:純電子音樂之我要飛


什麼叫我要飛?這是一種很單純的情境假設。這類的純電子樂的共通點是有非常強烈的正向積極感。

第一首departure是偶然在自殺羊頻道聽到的,最主要會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運用了類似二胡的元素,我一直都蠻喜歡國樂樂器的聲音,可以聯想到不同時空的情境,就和爵士藍調一樣的效果,但又更親近些。算是一首聽起來不太有負擔,卻有記憶點又舒服的作品。





第二首是一月歌單的成員,算是剛認識的新面孔。Fakear - Chakra,同樣帶有濃厚的東方情調元素,雖然有一點打散的人聲當作主旋律,對這次文章主題算是有點例外,但和departure同樣是沒有負擔卻可以留下記憶點的小品。




第三首dirty shoes是我長久以來的愛歌,久久沒聽總會拿出來聽個好幾回的那種。

這首歌的神奇之處,在於非常平易近人的主旋律元素,簡單卻不落俗套的撥弦聲,但是和弦的搭配卻又總能引人入勝,無論在怎樣的情境下,只要細細品味每一層旋律的組成,總能帶給我極度愉悅的享受,並且隨著每一波副歌的堆疊達到心情上的補給。



以上三首由於元素運用上多有重疊,我歸結於「叮叮咚咚」的興奮感。


真正取名「我要飛」的原因主要來自這首Cape Esan - Sstv。

這首歌完完全全詮釋了我對於搭乘飛機起飛的情境。包含滑行、加速、抬升、抬升時產生的壓力與後座力、穩定飛行前的搖晃與失重,並且搭配窗外逐漸變小的土地與城市,仍然看的到在移動的車子等等的,音樂中的那些細碎彷彿就是起飛當中逐漸遠離的那些土地上的移動物。我甚至在旅行時一有機會就在飛機上聽這首歌...。

ODESZA - Late Night則是同樣帶有「我即將啟程」的既視感。不過像是ODESZA這樣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製作人,作品整體感覺就是更加成熟與普遍,元素的疊加也偏常見,情緒起伏的掌握也被音樂本身綁得緊緊的,沒有不好,也是個想幫自己瞬間充電的好幫手。



第三類:純電子音樂之憂鬱款


眼看文章就要越來越長,憂鬱款就簡單介紹Workals的兩首。
憂鬱款的純電子樂其實就是比較沒有那麼刻意按照電子音樂模式創造所謂鋪陳與高潮迭起的電子樂。這樣的音樂比較注重元素平行疊加的效果,聽起來情緒上的波動也不會太別明顯,但往往都會更專注於元素本身的關聯與和諧。
通常我比較需要思考一些難題或是希望自己沉浸在那樣的情境中時,就會刻意點播。

Workals也是有知名度的法國製作人,我比較常聽的就是雪花與藍。歌曲推進非常沉穩,但又不致貧乏無聊。






第四類:ambient

終於來到最後,也是夜深時最適合的音樂類型ambient(氛圍音樂)。nuages是老朋友,翻成英文好像是雲的意思。他們專做如雲般的歌曲(又或者說霧更適合?),適合入眠與作夢。(不過有點小作弊的地方是closer當中有人聲的元素,不斷迴響;dream這首歌是人聲當作開頭的,有點像是剛開始進入夢境時會有的那種怪大叔幫你拉開序幕)





這次無人聲特輯收在這首dreams雖然有點怪怪的,因為這首真的就是ambient的類型,與我最初想要強調的無人聲電子樂有點不太一樣。

常見的音樂vocal是很重要的腳色,但回歸音樂的本質,我想也不一定是人聲才能達到的目的,甚至有沒有人唱歌也不會是一首作品是否得以牽動人心的關鍵。



更多 epic prydz:AES – ASIA ELECTRIK SOUND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音樂 - 直到世界末日我都想聽著這首歌死去 | M83 Wait

音樂 - 新時代迷人慵懶的電子樂團 | HO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