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0的文章

音樂 - 無人聲特輯

圖片
一陣子沒有寫除了每月歌單以外的文章了(而且11、12都沒有寫 ),雖然剛開始打算寫文章記錄聽音樂的過程時,有很多類似小project的想法在腦袋裡浮動,像是同歌名特輯、remix更順耳的歌之類,但想法飄久了真的沒有實現也就這樣飄走。 最近1月歌單裡面有不少是純電子音樂無人聲的歌曲,突然回想到自己的聽歌list裡面也不少是這樣類型的,就決定稍微歸類整理一下做個紀錄~ 簡單分類的話,個人常聽的無人聲或是接近ambient(所謂氛圍)音樂的大概是以下幾款:opus, 純電子音樂之我要飛, 純電子音樂之憂鬱款, 類 ambient。 第一類:其實也不是類,是一首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歌(緊接M83-Wait 之後)。他是Eric Prydz - Opus。 在臉書一個粉絲專頁「我愛歐美音樂」裡面曾經介紹這首歌曲: 這位用靈魂編曲的瑞典DJ對Progressive House的理解和表現都堪稱完美,每當現場響起這首歌便標誌著本場演出最感人的階段來臨,Prydz會給你留有充分醞釀情緒的時間,並逐層用音符建立起一種全新的感動。 《Opus》至今都是最成功的教科書級別的Progressive House之一,是無數人的信仰之音。 這首歌有什麼魔力呢?「信仰之音」這個詞彙運用的很恰當,因為的確,這首歌有種宗教般的崇尚與重生,同時漸進的安排更給予人十足的時間與空間進入與退出。是一首非常溫柔與體貼的歌,某種程度卻也有點暴力。他不賦予特定的情緒與喜悅,而是很單純的提升情緒在人心中的感知度;當琴鍵的單音bpm逐漸加快,聽者得以逐漸將內心的情緒提出並擴張,隨著一直上升的bpm,膨脹、膨脹,再膨脹,然而主旋律和弦如此單純,單純到最後飛快的不留給聽者任何耽溺或沉醉,只是一股腦兒的將聽者推到情緒的極致與最高點,此時是高興或難過已不是重點,而是彷彿請全身之力只為了釋放這即將爆炸的不知為何的激昂。於是到了drop,那瞬間彷彿煙火般爆裂、釋放出大量不斷高速下墜的火花。 在Tomorrowland 2019 的交響樂團合奏版本,開頭彷彿大海般柔軟的包覆著每個聽者,緩緩地晃動著,主旋律由豎琴帶動,搭配柔和的小提琴,正當以為情緒緩和的波動,bpn逐漸提高,和聲團加入,情緒快速的拉抬至一個高點,但也因為經由弦樂的配合,drop的爆裂感沒有原先強烈...